2016年11月21日北京銘世博國際物聯網博覽會
舉世矚目的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如期而至,各國政要、國際組織負責人、全球頂級互聯網企業家、互聯網名人、專家學者等大咖再次匯聚烏鎮。本屆互聯網大會以“創新驅動,造福人類——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大會設置了16場論壇。大數據論壇是其中重要的一個論壇。
在大數據論壇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余曉暉做《行業自律 推動建立大數據流通信任體系》的主題報告。報告從大數據產業發展態勢、大數據產業面臨的挑戰、行業自律與大數據產業信任體系三方面進行了介紹。余曉暉表示,數據流通的前景廣闊,建立規范的大數據流通信任體系刻不容緩。
各位領導、專家、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余曉暉。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行業自律推動建立大數據流通信任體系”。
我將從三個方面進行介紹。首先是大數據產業發展態勢。
介紹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就不能不提什么是大數據產業。所謂大數據產業,是一個很廣的概念。國際上,對于大數據產業的統計口徑也有爭議。目前大部分學者認為,大數據產業包括核心業態與關聯業態。所謂核心業態,也就是狹義的大數據產業,是圍繞數據產生的。包括數據的存儲、分析、交易、安全等涉及到的產業。而關聯業態是指由大數據技術直接促進的產業。譬如軟件研發、信息技術、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各種信息服務業。核心業態與關聯業態共同組成了廣義的大數據產業。而廣義的大數據產業還將向外輻射,帶動先進制造、智慧城市、交通、農業、金融等,驅動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帶動經濟轉型升級。
目前,全球的大數據產業正在保持高速增長。據IDC和Wikibon的統計和測算,2015年,全球狹義和廣義的大數據產值分別達到了226億和1220億美元。據預測,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573億和2047億,平均增速超過20%。而在中國,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測算,2015年我國狹義和廣義的大數據產值分別達到了116億和793億元人民幣。到2020年,這一數字也將升到501億和1790億,增速超過30%。可以說,這個增長的速度是非常快速的。
完整的大數據產業鏈結構包括數據產生、流通與應用環節。數據經過收集、加工、清洗,在通過交易市場來提供給應用方。在這之中,數據流通是打通產業鏈的關鍵環節,也是實現數據隱私保護的重要環節。
在國外,數據流通產業始于2007年。擁有大量數據的公司已不滿足只存儲數據,開始期望從中獲利。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企業開始加大對數據業務的投入,“數據市場”、“數據銀行”等數據應用新業態已初見端倪。隨著大數據產業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大,數據交易業務得到快速發展,涌現出微軟數據市場、亞馬遜公共數據集、甲骨文在線數據交易、富士通數據市場等一批知名數據服務商。這些公司有的專注于政府數據,有的提供多樣的數據服務。形成了總體上豐富多樣的數據交易市場。
而在我國,數據交易產業卻是剛剛起步。直到2015年的四月,國內第一家數據交易平臺——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才正式上線。然而截止上個月,我國已經建成并運營的大數據交易所或交易平臺已經超過十家。預計到明年年中,這一數字將達到15-20家。可以說,平臺建設正處在井噴期,而且平臺的變現能力正在得到穩步提升。流通環節的加強,使得我國的大數據產業鏈正在逐步得到完善。
下面,我想談談大數據產業、特別是數據流通產業,正在面臨什么樣的問題。
目前來看,大數據產業的各環節,都在面臨新的挑戰,集中體現在個人數據保護和數據交易方面。
從個人數據收集角度來講,海量的數據收集難度比較大,收集過程中透明度也比較低。在數據分析過程中,通過對數據的深度挖掘分析,可以形成用戶畫像,將會給個人隱私帶來威脅。而在流通環節,由于多方主體的介入,使得數據轉移的控制力差,數據泄露的風險正在加劇。
在數據交易方面,由于缺乏統一的數據交易規則,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數據的權屬不明確,交易標的爭議也很大。二是由于數據的定價模式不統一造成數據資產的評估也存在困難。三是數據安全問題比較突出。如何確保數據交易過程中不被泄露、竊取、篡改、復制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四是數據交易監管機構未明確。
那么各國目前對于數據流通所采取的政策如何呢?美國是最先推出大數據戰略的國家,但大數據流通也缺乏規范體系。歐盟于2016年通過了《一般數據保護條例》,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數據流動。中國數據交易流通發展較晚,目前沒有具體的數據流通法律規范。各國相關法律法規多出于保護個人信息保護層面,但在數據流通的規范化方面的法規尚不完善。
那么,該如何建立一個值得信任的大數據流通體系,或者說在數據流通環節上,該怎樣加強保證呢?我們的觀點是通過行業自律。
首先來談談大數據流通信任體系。究竟什么樣的大數據產品或者服務是值得信賴的?我們總結為,事前要對用戶關心問題作出真實承諾;事中要有第三方進行評估監督并且信息公開;事后有完善的風險損失賠償機制。
具體來說,數據是否安全是最先需要考慮的。數據是否可靠?相應的隱私是否得到了保護?客戶是否知道數據被如何使用?有沒有日志和記錄機制?服務質量方面,是否可以對質量進行管理或者保證?在權益保障方面,能否做到服務變更與服務賠償的有據可依,也是很重要的。
目前,數據流通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數據應用范圍不明、交易授權的流程和要求不明、可交易數據的類型和要求不明、交易方法與定價機制不明。面對著這樣的問題,許多企業已經聯合發起了行業自律規范。由中國國家網絡信息辦公室指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起,數據交易、流通相關核心企業及大型互聯網企業參與制定的“數據安全流通公約”已于2016年4月發布。目前正在向社會廣泛征集意見,并召集更多企業參與。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將是交易標準的第三方評估與測試。
這份公約包括總則、數據權益、數據流通、數據應用、附則五部分內容。數據權益部分著重提到了合規采集和權益協調的內容。數據流通部分重點關注了流向管控和數據保護的內容。數據應用部分則將關注點主要放在了推動標準體系建立和認證工作方面。目前,已有超過50家企業或科研院所參與公約的起草或簽署公約,包括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阿里巴巴、京東、360等業內很有影響力的企業。
最后,我想說,推動行業自律,是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細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的有力抓手。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決策施政的鮮明實例。
謝謝大家!
第十屆亞洲(北京)國際物聯網展覽會集品牌展示、技術交流、貿易合作、推廣宣傳、信息發布、國際研討及市場開拓于一體,受到海內外行業人士的關注,展會同期還將舉辦技術交流、新品發布、招商引資、產品推介等多場高端會議及論壇,2017年高端物聯網、大數據行業峰會,展會官網www.atat100.com成為行業人士了解展會及行業動向的權威窗口。
2017第十屆亞洲(北京)國際物聯網展覽會
在不斷的探索和進步中,CICNE走過了第九個年頭,明年已是第十屆,展會規模每年實現35%以上增長,參展企業歷創新高,展會影響力不斷擴大,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最專業的物聯網展之一,未來,CICNE將一如既往地繼續我們專業化和國際化的發展方向。
2016CICNE,展示面積2萬平方米,展覽規模創歷屆之最,參展企業370多家,物聯傳感、航天科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紛紛參展。專業觀眾達到5萬人次。吸引了來自中國(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臺灣省)、加拿大、芬蘭、法國、德國、意大利、韓國、瑞典、阿聯酋、美國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展團、機構和單位參展。國際化比例超過18%,展覽會達到多方共贏的目標,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展會優勢
品牌優勢——保持一貫的“國際化、品牌化、專業化”特色,以秉承“引領中外強強對話成就您的廣告事業”為宗旨,通過9年的品牌發展壯大,成為同行業展覽會中的“新航標”。
綜合優勢——得益于各主要經濟體采取的大規模刺激政策,世界經濟據需保持著復蘇態勢。金融危機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未來中國的經濟增長潛力依然巨大。
地理優勢——每年4月是各大制造商、代理商、經銷商展現新技術、研制新產品、開拓新商機的繁榮期。“北京物聯網展“旨在抓住這一黃金采購期為買賣雙方搭建專業商貿平臺。
主展優勢——展會主辦方資源眾多,能夠積極推動北京國際物聯網展的良好快速發展。其中,北京銘世博國際展覽有限公司與政府相關部門擁有多年良好的溝通合作關系;與國外相關協會合作密切,每年都組織邀請眾多當地買家組團參加;
大會高端論壇:
(一)中心議題
1、我國物聯網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
2、“物聯網、大數據與基礎設施建設”;
3、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
(二)技術議題
1、大數據時代政府治理創新;
2、大數據與網絡安全立法高層研討會;
3、“物聯網大數據”專題論道論壇;
4、跨界與融合:物聯網媒體大數據創新高峰論壇;
5、物聯網與大數據融合發展論壇;
(三)專場活動
1、中日韓物聯網大數據行業高層圓桌會議;
2、海峽兩岸物聯網大數據產業合作峰會;
3、2017中國物聯網、大數據產業投融資專場推介會。
中國國際物聯網博覽會 2017年4月27日-29日
全球聚焦﹒中國北京 中國﹒北京
北京銘世博國際展覽有限公司
聯系方式:010-52860783 60562302
微信號:y80231314520
郵 箱:bjmsbzl@163.com
展會官網:www.atat100.com
上一篇:普萊科技盛裝亮相2017亞洲(北京)物聯網展
下一篇:大數據與物聯網有何關系